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简单、灵敏的液质联用方法用于测定裸鼠血浆中21-羟基地夫可特的浓度, 并将此方法应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选择倍他米松作为内标, 血浆样品采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处理之后, 用乙腈–4 mM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3.5, 40:60, v/v)作为流动相, 在C18反相色谱柱(50 mm×2 mm, 5 μm)中进行分离。质谱检测使用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 电喷雾正离子模式、质谱多反应监测技术对待测物21-羟基地夫可特和内标物倍他米松分别在质核比为400.2/124.0和393.3/147.0处进行检测。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至400 ng/mL (r>0.99), 日内日间的精密度为4.5%~10.1%, 准确度为–1.7%~10.7%。运用该方法成功地进行了雌性Balb/c裸鼠口服单次给药4 mg/kg地夫可特的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 采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其药物动力学行为。
金钗石斛中的菲类和木脂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
研究金钗石斛茎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并探讨它们的构效关系。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从金钗石斛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菲类化合物和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鉴定为流苏菲 (1), 毛兰菲 (2), 4-甲氧基菲-2,7-二醇 (3), 2,5-二羟基-4,9-二甲氧基菲 (4), 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 (5), 丁香脂素 (6), 松脂素 (7), 5'-甲氧基松脂素 (8), 鹅掌揪树脂醇-A (9)。化合物2和6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强于Vc; 化合物3, 4, 5, 7, 8和9的活性弱于Vc, 但强于BHT。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3, 4和9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DPPH自由基清除法中, 酚羟基的邻位存在具有供电作用的甲氧基时对菲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白蛋白纳米粒的中空性纳米聚集颗粒(LHNAs)是一种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DDS), 其由于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有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肺部干粉吸入剂(DPI)。深入理解DDS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利于制剂的合理制备。本研究利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布地奈德(BU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分子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机制。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 BUD和BSA有三个结合位点(P1, P2, P3), 作用方式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P1–P3处的残基能量分解结果表明BUD与BSA结合位点周围的非极性残基具有重要作用。载药率实验表明制剂中BUD与BSA摩尔比接近3, 进一步证实了计算模拟的结果。计算得到的关于BUD与BSA结合位点的细节为设计包载BUD的BSA纳米颗粒提供了指导, 并最终成功制备了纳米粒。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的结合揭示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 为今后制备BSA-LHNAs干粉吸入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白花丹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 用波谱学方法特别是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的方法确定结构。从白花丹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 分别是: 1β,3β,11α-trihydroxy-urs-12-ene (1), androsta-1,4-diene-3,17-dione (2), 异信浓柿醇酮 (3), neoechinulin A (4), harman (5), ergostadiene-3β,5α,6β-triol (6), N-(N-benzoyl-S-phenylalaninyl)-S-phenylalaninol (7)。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2, 4–7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分析中国沉香的挥发油成分, 并测试其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国沉香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 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 采用NIST05和 WILEY275L 数据库匹配, 以及将质谱图与文献数据进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挥发油抗菌活性。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显示强活性。共检测到66个色谱峰, 其中30个化合物得到鉴定, 占挥发油总量的59.80%。26个化合物被鉴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54.26%。β-沉香呋喃 (8.96%), 枯苏醇 (7.82%), (-)-jinkoh-eremol (5.04%), 沉香螺旋醇 (4.53%), 白木香呋喃酸 (4.09%) 为主要的倍半萜。4个降倍半萜和其他一些倍半萜, 如10-表-γ-桉叶油醇, α-沉香呋喃, epi-ligulyl oxide等为首次从中国沉香中检出。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沉香挥发油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抗菌活性。
本文完成了一种具有潜在转移活性的层粘连蛋白核心三糖β-D-Gal-(1→4)-β-D-GlcpNAc-(1→6)-α-D-Manp-OMe的合成。以2-碘代叠氮乳糖为供体采用“叠氮碘糖基化”反应一步完成了2-脱氧-2-氨基乳糖结构及1,2-反式-氨基乳糖糖苷键的立体选择性构建。这种方法能简易、高效地合成含氨基乳糖的寡糖, 较好地避免了直接使用活性较差的2-氨基糖衍生物构建氨基乳糖模块。
当归多糖铁是本实验室利用当归多糖和高价铁为原料合成的新型抗贫血药物。本实验主要考察当归多糖铁复合物(APIC)对溶血性贫血小鼠和骨髓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腹腔注射苯肼建立溶血性贫血小鼠模型, 监测给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等血液指标的变化和网织红细胞的恢复情况。用环磷酰胺(CY)和氯霉素(CH)造成小鼠骨髓损伤, 观察当归多糖铁对造模小鼠的治疗作用。溶血性贫血小鼠给予高、中剂量当归多糖铁治疗组和治疗对照药物后, 各项检测指标与模型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且实验后Hb和HCT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归多糖铁低剂量给药组的各项检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 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要略优于模型组。当归多糖铁在贫血早期能明显促进网织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对溶血性贫血小鼠网织红细胞的恢复效果较好; 当归多糖铁能减少骨髓损伤小鼠的骨髓脂肪细胞增生, 促进其骨髓恢复。此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溶血性贫血和减少化学药物对骨髓的损伤作用。
探讨复方比索洛尔硝酸异山梨酯透皮贴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优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贴组、比索洛尔口服组 (BP-FT, 20.0 mg/kg)、比索洛尔贴剂组(BP-TP, 20.0 mg/kg)、硝酸异山梨酯贴剂组(ISDN-TP, 20.0 mg/kg)、联合给药组(BP, 8 mg/kg; ISDN, 12 mg/kg)。观察42天治疗期内复方比索洛尔硝酸异山梨酯透皮贴剂对其血压的影响, 测定与心血管保护有关的生化指标, 并对心肌和血管结构进行了评定。BP和ISDN具有协同的抗压作用。联合给药对与单独给BP相比, 有着相同的降低心率的作用, 并且在控制血压波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ISDN的单独给药没有明显的抗压或降心率的作用。联合给药组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液中心房钠肽和一氧化碳的含量, 减少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和内皮素-1的含量, 降低血液中内皮素-1和丙二醛的浓度。同时, 联合用药组还可以减轻心肌肥大, 减小血管腔壁比, 显著增强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复方比索洛尔硝酸异山梨酯透皮贴剂长期给药不仅可明显降低血压, 产生平稳的降压效果, 且对心脏和血管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可能在心血管保护的长期治疗中发挥优势。
天花是人类第一个消灭的疾病, 但生物界中仍广泛存在天花类病毒。目前人类还缺乏对其有效、快捷的诊断、检测和治疗措施。在全球面临生物恐怖袭击的时代,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显迫切。以3种灭活的天花病毒(vaccinia virus, calpox virus和cowpox virus)为免疫原, 分别免疫注射3组实验蛋鸡, 以改良的聚乙二醇法将相应特异性抗体从卵黄中提取。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抗体中和实验及免疫电镜等实验持续检测抗体滴度变化以及抗体交叉反应。最后, 以特异性的卵黄抗体与磁珠(Dynabead;)相结合, 用于天花病毒的纯化, 并在PCR实验中验证其检测效果。抗vaccinia virus抗体和抗calpox virus抗体在高度稀释的情况下(分别以1:106, 1:105稀释) , 仍在免疫荧光实验中呈阳性反应, 且抗体的这种高表达水平在持续5次免疫注射下, 能维持达10个月。抗体的中和能力和抗体与抗原反应的超微结构也在相应实验中观察到。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的特殊条带也在免疫印记实验中观察到。实验显示, 不同天花病毒之间存在强而明显的交叉反应。最后, 特异性的卵黄抗体能够与磁珠结合, 并在模拟样本中用于天花病毒的PCR检测。达到纯化病毒、增强PCR实验敏感度的效果。该研究显示, 抗天花病毒卵黄抗体能够应用于天花病毒的诊断, 有望以此为基础, 开发出快速、有效的天花病毒检测手段。
以乳糖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半乳凝素-3的潜在抑制剂—1-O-烯丙基-4-O-{3-脱氧-3-[4-苄胺羰基-1H-(1, 2, 3)三氮唑-1-基]-β-D-吡喃半乳糖基}-2-脱氧-2-乙酰氨基-β-D-吡喃葡萄糖。乳糖2-位的改造采用了叠氮-碘糖基化法, 在乙酰氨基引入的同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了β-氨基乳糖苷; 通过两次构型翻转在3'-位引入叠氮基, 然后采用Click反应构建出三氮唑羧基, 再与苄胺反应便得到目标物。对乳糖的上述改造旨在提高其对半乳凝素-3的亲和活性。
前期研究表明粉防己碱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与5-HT系统相关。本研究采用戊巴比妥钠 (45 mg/kg, i.p.)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实验方法, 对粉防己碱与不同5-HT受体在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分别与选择性5-HT1A受体拮抗剂p-MPPI (1 mg/kg, i.p.), 选择性5-HT2A/2C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 (1.5 mg/kg, i.p.)合用可以显著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 (0.1 mg/kg, s.c.)或5-HT2A/2C受体激动剂DOI (0.2 mg/kg, i.p.)能够显著减少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 而粉防己碱(60 mg/kg, i.g.)可以显著拮抗这种睡眠抑制作用。此结果提示, 粉防己碱增强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可能与5-HT1A受体和5-HT2A/2C受体有关。
图解摘要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Leu*Ala羟亚乙基二肽电子等排体的β-分泌酶拟肽类抑制剂, 并测定了β-分泌酶抑制活性。活性最强的化合物N9显示59.66% (10 mg/mL) 抑制率。化合物N9可经计算化学方法进一步优化。
两种双嘧达莫缓控释制剂比格犬体内药动学考察
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大概包括90个种, 分布在高原地带。一些品种做成制剂可治疗多种疾病, 如脑缺氧, 心血管病, 高原反应等。到现在为止, 约180种化合物被分离鉴定, 其中含有丰富的苷类, 以及黄酮类、萜类、鞣质、甾醇等化合物。本综述主要总结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化学成分。特别强调的是, 我们的课题小组正在对植物大花红景天进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研究1-烷基-5-氨基-6-苯乙基尿嘧啶(1a, 1b)方便、高产率的合成方法, 此类化合物有可能作为非核苷类HIV-1RT抑制剂。以6-甲基尿嘧啶(2)为起始物, 经硝化、烷基化、苄基化及一锅反应脱苄基及还原反应等合成目标化合物, 并用NMR、MS、IR、Anal鉴定化合物结构。探索出了一种合成1-烷基-5氨基-6-苯乙基尿嘧啶类化合物的方便方法。首次于用3或4步反应、高产率合成了1-烷基-5-氨基-6-苯乙基尿嘧啶(1a, 1b)并发现化合物1a有中度抗HIV-1RT的活性 ( IC50 = 29 µM )。
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物相鉴定及细胞药效
用溶剂法制备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 对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并对物相进行鉴定。采用溶剂法制备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 对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率进行测定, 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质。同时, 利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粉末X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 P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等方法对其进行物相鉴定。采用SRB法对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对SKOV-3细胞药效进行测定。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相对其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热差分析及粉末X衍射结果表明固体分散体中紫杉醇呈非结晶形式; 扫描电镜下固体分散体中无紫杉醇晶体。细胞药效结果表明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的细胞药效强于紫杉醇纯药。采用溶剂法制备的紫杉醇-PVP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紫杉醇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整合素配体RGD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作为siRNA输送载体的体外研究
本研究构建了能够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RGD修饰阳离子脂质体(RGD-Lipo), 作为靶向耐药相关基因MDR1的siRNA输送载体并评价其相关的药剂学性质。该脂质体与siR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控制在200 nm以内,并且对其中所包载的siR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 经RGD修饰的脂质体(RGD-Lipo)细胞粘附能力显著增强, 并可增加细胞内siRNA的转染效果。与利用前插法进行靶向修饰相比, 利用后插法进行RGD修饰可有效地改善siRNA的溶酶体释放效率。细胞毒试验结果表明, 后插法制备的pRGD-Lipo-siRNA能够有效逆转人卵巢癌SKVO3/A细胞的耐药性, 并增加阿霉素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体外研究结果证实, 使用pRGD-Lipo-siRNA有利于提高耐药细胞对化疗药阿霉素的敏感度, 并将有可能应用于临床耐药肿瘤的治疗。
目的 研究半夏生物总碱 (PTA) 和钩藤生物总碱 (UTA) 抗惊厥的协同作用,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最大电休克惊厥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检测PTA和UTA单用和三种比例 (1:1, 1:4, 4:1) 配伍的抗惊厥作用及毒性效应,并采用bliss’s法分别计算它们的ED50 和 LD50。用等效线法评价其协同作用并计算各组配伍的受益指数(BI)。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海马区癫痫相关递质Glu、Asp、Gly、GABA的含量。结果 半夏、钩藤生物总碱4:1 配伍的抗惊厥作用呈现协同,而毒性呈现相互拮抗,是PTA和UTA合用的最佳比例。而两药1:4和1:1比例配伍尽管在最大电休克惊厥试验中抗惊厥作用呈现协同,但是在毒性试验中毒性效应却呈现相加。PTA和UTA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减少海马Glu的水平,增加GABA的水平,且4:1合用组的GABA水平要比两单药组高。但对Asp、Gly无明显影响。结论 PTA和UTA以4:1 合用时抗癫痫效应协同、毒性拮抗。两药合用的抗惊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同时降低Glu能神经的兴奋性,并协同提高GABA能神经功能有关。
高血脂具有高致病性。本文通过比较中药发酵前后降血脂变化来探讨6味中药功效的变化。6味中药采用白腐菌灵芝发酵, 分成不同动物实验组, 采用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小鼠在连续用药15天后, 腹腔注射Triton 3393, 然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 并对部分中药发酵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益母草发酵前, 桑枝和藤金银花发酵后, 苦参发酵前后均能降低甘油三酯, 而桑枝和益母草发酵前可以降低胆固醇含量。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一些新成分在发酵后产生。因此, 白腐菌发酵提高了部分中药降血脂功效, 并产生一些新的物质, 表明中药通过一些药用真菌发酵提高或改变功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白腐菌发酵中药功效变化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HPLC/DAD) 方法测定黄芪药材和饮片中主要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含量, 并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 (LC/MSn) 鉴定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测定了黄芪药材及饮片中2个主要异黄酮苷: 毛蕊异黄酮苷 (1), 芒柄花苷 (2) 及其相应苷元毛蕊异黄酮 (3), 芒柄花素 (4)的含量, 并鉴定了两个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 6'''-O-丙二酸酯 (U1) 和芒柄花苷 6'''-O-丙二酸酯 (U2)。结果表明黄芪药材中异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高于饮片, 而苷元含量则低于饮片。另外, 将黄芪药材粉末用水润湿后在35 ºC 放置24小时, 其中的异黄酮苷及其丙二酸酯类成分几乎全部转变成了苷元。黄芪中异黄酮苷类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苷元, 异黄酮苷和苷元在黄芪药材与饮片中含量的不同可能与饮片制备过程中苷类成分的酶解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