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研究采用不同溶剂(水、甲醇、乙醇和正己烷)对翅果油树的不同部位(树枝、树皮和果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多酚、黄酮类、生物碱、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及其抗氧化性能、胆碱酯酶抑制和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提取物对ABTS和RP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甲醇提取物对DPPH和FRAP的抗氧化活性最好; 甲醇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 而正己烷提取物对ChE的抑制作用更强。此外, 树皮提取物显示出最高的植物化学成分。树皮和果皮提取物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和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好, 具有用于医药工业开发为保健品的潜力。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 用于测定血清中甲氨蝶呤(MTX)的浓度, 并将该方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进行比较。收集接受大剂量MTX治疗的211例颅内肿瘤患儿血清样本, 分别用UPLC-MS/MS和CMIA法进行测定, 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测得的MTX血清浓度在低浓度区间内(0.04–1.5 μmol/L)有统计学差异, 而在高浓度区间内(1.5–400 μmol/L)无统计学差异, 在以上两个浓度区间, 两组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 < 0.05), 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3和0.9893。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 在0.04–1.5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107例), 两种方法的偏差为0.018。研究表明, 两种方法测定的甲氨蝶呤血清浓度不能直接替代, 可通过方程式进行结果互算, 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聚乙烯醇滴眼液的现行质量标准中缺少有关物质检查项, 但原辅料中的杂质会影响产品安全, 为强化药品质量控制, 确保药物安全, 考察药品中有关物质的情况, 本研究采用HPLC-UV法对药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测定。该方法选择H型阳离子色谱柱, 通过方法学验证并对4家企业共116批次聚乙烯醇滴眼液及2批次原研样品进行检测。仅A企业及原研0.4 mL样品中检出甲酸, 含量均小于0.002%, 所有企业样品中均检出乙酸, 含量在0.1%以内。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适合于聚乙烯醇滴眼液中甲酸、乙酸的含量测定, 甲酸来源于辅料, 乙酸来源于原料及生产过程pH调节时产生。虽然制剂中杂质含量整体较低, 由杂质带来的药品风险较低, 但仍建议企业关注。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大量诱导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 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目的在于鉴定皮层海马中与AD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对比分析表明, APPswe/PSEN1dE9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均受损。通过对大脑皮层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 鉴定出6405个蛋白质, 其中283个蛋白质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 海马组织共鉴定出5574个蛋白质, 其中244个蛋白质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 所筛选出的蛋白极有可能与AD病理进程有关。生物信息学的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显示, AD在大脑皮层的进程主要由炎症应答相关途径介导, 包括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补体和凝血级联。结合PPI分析结果, 发现AD在大脑皮层的进程还与核糖体相关蛋白有关。此外, 还发现一些差异蛋白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中都发生了改变, 包括APP、IDE、SDHB和RB1CC1。这些结果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本研究旨在评价诺欣妥与缬沙坦治疗新发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收集63例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为诺欣妥组(n = 32)和缬沙坦组(n = 31)。分析患者的基线、住院期间和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数据。与缬沙坦组相比, 诺欣妥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NT-proBNP、hs-TnI和肌酐显著降低, eGFR明显升高, LVEF和E/e'比值也有显著改善, LAD和LVMI减少。诺欣妥坦亦减少房颤、室性及室上性期前收缩、左束支传导阻滞等的发生。因此, 诺欣妥不仅在降低血压、实验室指标、改善心功能和减缓心脏重塑方面比缬沙坦更有效, 同时对新发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和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难治性甲状腺癌通常预后较差, 需要更多治疗策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这些癌症亚型中已显示出相对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 现有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报告结果存在一定变异。此外, 目前的证据无法直接比较不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相对疗效。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meta分析, 全面评估各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在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和ClinicalTrials.gov(临床试验注册)等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搜索, 我们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纳入相关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R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 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表现出显著优势; 在客观缓解率方面, 卡博替尼和乐伐替尼具有相对优越性; 在疾病控制率方面, 阿帕替尼和乐伐替尼有明显优势; 在任何级别的不良事件方面, 卡博替尼是最安全的选择, 而安罗替尼的安全性最低; 在≥3级不良事件方面, 索拉非尼是最安全的, 而阿帕替尼则有较高风险。研究表明, 安罗替尼, 阿帕替尼, 乐伐替尼和卡博替尼在改善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表现出优越的疗效; 安罗替尼和阿帕替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卡博替尼和凡德他尼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但在疗效方面相对较弱。
膜片钳技术能够精确测量和分析离子通道蛋白的电流特性, 为筛选和优化药物提供关键的分子层面信息, 加速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过程。近年来, 全自动膜片钳技术逐渐发展, 相比于手动膜片钳具有高通量、高质量和自动化的优点。然而, 需要针对不同靶点将实验条件优化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 否则昂贵的耗材费用等实验成本会大大限制该技术的发展。本研究以TRPV1通道为实验对象, 介绍全自动膜片钳检测TRPV1通道电流的方法建立和参数优化, 以及与手动膜片钳技术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