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铝佐剂为弱结晶勃姆石(PCB)结构,储存过程中不稳定。本研究通过考察佐剂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电镜结构、pH值、等电点和吸附速率等质量指标, 全面揭示佐剂在室温储存过程中质量变化, 以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将3批氢氧化铝佐剂在室温条件下储存15个月, 检测X-射线衍射图、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图、pH值、等电点(pI)和吸附能力的变化情况。X-射线衍射图显示氢氧化铝佐剂晶体结构最初为PCB, 在室温储存过程中晶体结构有序性增加。在储存至12个月时, 衍射图在18.2° 2θ出现新的衍射峰, 且衍射峰的强度随储存时间增加而加强, 伴随高结晶的三水铝石及拜耳石产生, 不利于佐剂质量稳定性。此外, 储存期间佐剂pH和pI降低, 化学稳定性下降。该佐剂是由平均粒径为130 nm的初级粒子组成, 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吸附能力强的特点。因此, 佐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约为8 mg BSA/mg Al3+, 储存至15个月与第1个月相比吸附能力无明显变化 (P > 0.05)。这表明纳米颗粒氢氧化铝佐剂在整个储存过程中保持着较高的吸附效率, 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疫苗吸附剂。然而, 在储存后期, 出现了高结晶的三水铝石及拜耳石, 同时伴随pH和等电点下降, 不利于佐剂的质量稳定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建议纳米颗粒氢氧化铝佐剂的有效期不应超过12个月, 以保证其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