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jcps.bjmu.edu.cn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31
    上一期   
    【研究论文】
    青钱柳叶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许海龙, 杨娇, 王天霞, 邓改改, 张友波
    2025, 34(3):  195-209.  DOI: 10.5246/jcps.2025.03.015
    摘要 ( 11 )   HTML ( 7)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对青钱柳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鉴定。运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青钱柳叶醇提物的化学成分, 并运用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谱学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青钱柳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黄酮及其苷类、糖类、香豆素和有机酸等类化合物28个, 分别鉴定为山奈酚(1)、拟雌内酯(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绿原酸甲酯(4)、黄连醛碱(5)、五味子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绿原酸乙酯(8)、槲皮素(9)、木犀草素(10)、原儿茶酸(11)、山奈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12)、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3)、蔗糖(14)、彼西丹醇(15)、绿原酸(16)、吡哆醇(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8)、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9)、异槲皮苷(20)、mururin A(21)、柑橘苷A(22)、苄基-6-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6S,9R)-9-O-β-D-吡喃葡萄糖苷-6-羟基-3-O-α-紫罗兰醇(2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25)、蚱蜢酮(2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7)和3, 5-O-二咖啡酰奎尼酸(28)。其中化合物2, 5, 6, 15, 21, 22, 23, 24, 2628均系首次从青钱柳叶中分离得到。

    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的合成及其在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宋国豪, 符林波, 莫伊点, 耿彤彤, 吕禧敏, 孟祥豹, 王恒, 李忠堂, 李中军
    2025, 34(3):  210-222.  DOI: 10.5246/jcps.2025.03.016
    摘要 ( 7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 目前治疗方案有限。上皮间质转化(EMT)被认为是其核心病理机制。本研究旨在合成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LMW-DSS), 并评价其潜在的EMT抑制效应, 探索新型IPF治疗策略。以分子量2 kDa的葡聚糖为起始原料, 采用不同的硫酸化试剂制备了两种硫酸化产物: DSS-LS和DSS-HS。体外实验中, 我们以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作为肺纤维化模型, 通过CCK-8实验验证LMW-DSS无细胞毒性, Transwell实验显示LMW-DSS能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LMW-DSS可以减少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和VEGF-A的表达释放, 抑制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及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因此, 在LMW-DSS治疗中观察到α-SMA的下调, 表现出对EMT发展进程的显着抑制。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可以有效减缓肺纤维化进程, 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开发新型抗肺纤维化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979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徐兴农, 何豆豆, 马磊
    2025, 34(3):  223-231.  DOI: 10.5246/jcps.2025.03.017
    摘要 ( 7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征与规律, 为患者化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收集2022年1月1日至 2023年12月31日我院979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 并对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979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中72.73%发生在医院内, 男性患者的ADR发生率低于女性, 年龄分布以51~70岁为主(59.14%)。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9.66%), 严重ADR占9.30%, 1例经停药或治疗未好转。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ADR占97.85%, 其中以奥沙利铂最常见(19.82%)。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60.79%)。应加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特别是铂类ADR的监测, 在化疗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评估ADR风险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基于Web of Science的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治疗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王雨, 卢晓静, 岳向峰, 阚琳玮, 杜书章
    2025, 34(3):  232-250.  DOI: 10.5246/jcps.2025.03.018
    摘要 ( 1 )   HTML ( 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全面分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计算机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发表的关于PCSK9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英文文献。该研究利用VOSviewer1.6.20、CiteSpace 6.2.R6和Excel 2021软件统计、分析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研究热点等文献关键特征。共检索到1383篇文献, 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共计78个国家/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 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位居首位(563篇), 且与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家有密切合作; 共计2379个机构发表了相关文献, 发文量最大的机构为安进公司(70篇); 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来自哈佛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心肌梗死溶栓研究小组的Giugliano教授(37篇), 被引频次排名第1位的作者是哈佛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心肌梗死溶栓研究小组的Sabatine教授。该领域研究涉及436个期刊, 其中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是发文量最高的期刊(54篇),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是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降脂新药PCSK9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也涉及到传统降脂药物他汀类和依折麦布的临床应用, 其中靶向PCSK9的单克隆抗体以及SiRNA药物因其优越的降LDL-C效果成为近十年的研究重点, 其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问题也得到了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推动了血脂管理指南的更新, 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桑黄酮G治疗糖尿病性脑病作用机制研究
    张玉倩, 牛海英, 张晓炜, 解伟伟, 张恺玥, 张兰桐, 靳怡然
    2025, 34(3):  251-259.  DOI: 10.5246/jcps.2025.03.019
    摘要 ( 0 )   HTML ( 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桑黄酮G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确定桑黄酮G的作用靶点, GeneCards database, DisGeNET和Therapeutic Target等数据库筛选糖尿病脑病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 12.0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 构建PPI网络以筛选重要靶点; 运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 运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关键基因。结果显示桑黄酮G有101个潜在靶点, 糖尿病脑病共有1058个潜在靶点。两者有34个共同靶基因。GSK3B、CASP3、MAKP14、ESR1和PPARG被认为是桑黄酮G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关键基因。KEGG富集通路的分析显示, 桑黄酮G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主要通路包括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AGE-RAGE信号通路。本研究表明桑黄酮G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糖尿病脑病, 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