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jcps.bjmu.edu.cn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2-11-30
    【研究论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解读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都晓辉, 杨宏艳, 王涛, 崔红霞, 林宇, 李宏铃
    2022, 31(11):  803-823.  DOI: 10.5246/jcps.2022.11.069
    摘要 ( 164 )   HTML ( 21)   PDF (13547KB) ( 7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TCMIP、TCMID、ETCM、HERB、NPASS和NPACT等数据库获取川皮苷作用靶点; 在DisGeNET、DrugBank等6个数据库中获取代谢综合征的相关靶点, 筛选出与川皮苷作用靶点的共同部分构建PPI网络, 并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最后对川皮苷和关键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收集到川皮苷作用靶点105个, 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1975个。上述靶点取交集, 获得了60个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潜在靶点。PPI分析发现, 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关键靶点为TP53、MAPK8、AKT1、GSK3B、HSP90AA1、CTNNB1、JUN、AR、ESR1、CCND1、HRAS、TNF和PPARA。功能富集分析发现, 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在川皮苷改善代谢综合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川皮苷与上述13个核心基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综上所述, 推测川皮苷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疗效。

    氢杨梅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及机制
    吕慧婕, 许拓, 彭俊, 罗刚, 何剑琴, 杨丝丝, 张天成, 奉水东, 凌宏艳
    2022, 31(11):  824-839.  DOI: 10.5246/jcps.2022.11.070
    摘要 ( 153 )   HTML ( 7)   PDF (3705KB) ( 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文献报道, SIRT1-AMPK信号通路可能在DHM改善肝脏细胞甘油三酯蓄积、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中发挥作用。为此, 本课题拟进一步观察DHM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C57BL/6J小鼠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同时分别用或不用低剂量(125 mg/kg)或高剂量(250 mg/kg)的DHM处理16周。实验期间, 每两周检测体重一次。16周后, 眼眶静脉取血并处死动物, 同时取肩胛下、附睾与腹股沟的脂肪并用电子秤进行称重, 并记录脂肪重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取肝脏甲醛固定、HE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肪沉积情况; 比色法检测肝脏MDA和SOD含量; Realtime PCR检测相关指标的基因表达: IL-6、IL-8、TNF-α、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 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PPAR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 CPT1)、SIRT1和AMPK。Western Blot检测SIRT1、AMPK、SIRT1-AMPK、ACC、SREBP-1、FAS、PPARα和CPT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ND组相比, HFD组小鼠体重、体脂显著增加; TG、TC、LDL水平增加, HDL水平降低, 肝细胞体积增大, 脂滴数量、脂肪沉积、MDA、IL-6、IL-8、TNF-α、SREBP-1c、FAS、ACC1水平显著增加, SOD活力、PPARα、CPT1、SIRT1mRNA和AMPKmRNA、SIRT1、AMPK PPARα、CPT1蛋白水平显著下降。DHM能显著逆转HFD组小鼠上述指标的改变; 但DHM对ND小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总之, DHM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肝脏脂肪沉积,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和脂质合成, 促进脂质分解有关。

    槲皮素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明康, 陈宇玥, 周燕, 武新安
    2022, 31(11):  840-852.  DOI: 10.5246/jcps.2022.11.071
    摘要 ( 269 )   HTML ( 5)   PDF (5491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的酚类植物化学物质,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 已成功应用于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槲皮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槲皮素组, 每组6只。通过腹腔注射1 mL/kg四氯化碳(50% v/v, 溶于橄榄油), 每周2次, 持续6周诱导肝脏纤维化, 并于第7周灌胃给予槲皮素(100 mg/kg/d)持续至第12周结束。末次给药1 h后, 收集血液和肝脏样品。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参数(AST、ALT、ALP、GGT和TBA); 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 Western blotting评价肝纤维化因子(TGF-β1、α-SMA、MMP2和MMP9)和胆汁酸相关调节蛋白(FXR、CYP7A1、CYP8B1和CYP27A1)的表达; 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GSH、GSH-Px、GR、SOD和MDA)的含量; 运用LC-MS/MS测定肝组织中胆汁酸含量。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 给予槲皮素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和TBA含量(P < 0.05); 肝纤维化损伤明显改善且纤维化因子TGF-β1、α-SMA、MMP2和MMP9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 0.05); 肝GSH、GSH-Px、GR和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 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肝胆汁酸含量明显降低(P < 0.05), 且FXR表达量显著升高(P < 0.05), CYP7A1和CYP8B1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研究表明, 槲皮素可有效缓解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纤维化损伤, 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肝脏抗氧化应激能力, 减少纤维化因子表达和胆汁酸合成有关。

    ACEI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敏, 常路路, 岳向峰, 杜书章
    2022, 31(11):  853-865.  DOI: 10.5246/jcps.2022.11.072
    摘要 ( 159 )   HTML ( 8)   PDF (5383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心病急性加重(AECPHD)危及生命, 常规治疗加ACEI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丹参酮联合应用可控制AECPHD, 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始终未被系统性评价。本文旨在运用meta分析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系统性的评价。结果表明, ACEI联合丹参酮的有效性高于ACEI单用AECPD, 表现为总体有效率增加, 平均肺动脉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氧分压升高。联合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但结果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来研究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老年慢性病患者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
    冯书云, 陈朋举, 王宁, 赵博, 卢奕帆, 张永恒
    2022, 31(11):  866-876.  DOI: 10.5246/jcps.2022.11.073
    摘要 ( 136 )   HTML ( 3)   PDF (1725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多病共存、多重用药、机体功能下降是老年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 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强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措施势在必行。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ollaborative drug therapy management, CDTM)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药物治疗管理模式, 旨在扩大药师在医疗团队中的作用, 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CDTM虽然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医院配套设施、管理模式和药师能力的差异, 在我国的推广受到了限制。本文通过对老年慢性病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探索, 为CDTM服务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同时为药师价值的展现, 真实药学服务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卡泊芬净在新生儿真菌治疗中的肝脏安全性研究
    袁高乐, 涂颖秋, 晏伟伟, 王芳
    2022, 31(11):  877-882.  DOI: 10.5246/jcps.2022.11.074
    摘要 ( 150 )   HTML ( 3)   PDF (1519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生儿中使用卡泊芬净属于超说明用药。因此, 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卡泊芬净治疗或预防的23例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以调查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真菌疾病期间的肝脏安全性。在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23例新生儿中, 治愈13例(57%), 好转10例(43%)。没有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胃肠道、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总而言之, 卡泊芬净治疗或预防新生儿念珠菌感染效果良好, 未发现与使用密切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抗真菌药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以便合理使用。

    奥帕膦酸钠的药物合成及活性研究
    刘玥华, 薛章勤, 魏剑明, 魏若梦, 殷宝栋, 刘爱芹
    2022, 31(11):  883-892.  DOI: 10.5246/jcps.2022.11.075
    摘要 ( 145 )   HTML ( 6)   PDF (2082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 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伴随着骨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 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在中国, 骨质疏松症已成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双磷酸盐作为抑制骨吸收药物在这一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奥帕膦酸钠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本实验研究了奥帕膦酸钠的合成工艺和药理活性。以3-(N,N-二甲氨基)-丙腈为起始原料, 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 降低了成本, 反应总收率为49.7%, 比文献报道提高了24.0%。药效学实验表明奥帕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毒理学实验显示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奥帕膦酸钠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新闻】
    王晶课题组开发m6A单碱基定量测序检测方法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 31(11):  893-896. 
    摘要 ( 85 )   PDF (231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10月27日, 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和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晶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single-base m6A methylation in the mammalian transcriptome using GLORI”的研究成果。


    屠鹏飞/曾克武发现天然分子胶水蟾毒灵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 31(11):  897-898. 
    摘要 ( 139 )   PDF (1550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日,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屠鹏飞与曾克武在国际学术期刊eBioMedicin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typical E3 ligase ZFP91 promotes small-molecule-induced E2F2 transcription factor degradation for cancer therapy”研究论文, 深入阐明了中药蟾酥主要活性成分蟾毒灵(bufalin)以天然分子胶水方式促进转录因子E2F2降解, 进而发挥抗肿瘤的独特分子机制。


    贾彦兴团队在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 31(11):  899-900. 
    摘要 ( 61 )   PDF (1404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1111,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贾彦兴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Total Synthesis of (−)-Principinol C”(天然产(−)-Principinol C的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