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jcps.bjmu.edu.cn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30
    【综述】
    PPAR激动剂的开发与应用
    辛健, 徐向楠, 王玉平, 张振涛, 马宇衡
    2018, 27(4):  215-228.  DOI: 10.5246/jcps.2018.04.023
    摘要 ( 208 )   HTML ( 3)   PDF (150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包括 PPARα, PPARβ/δ PPARγ三种亚型, 属于核受体家族成员并且在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PPAR激动剂在代谢综合征以及二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巨大优势, PPAR激动剂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极大地制约了PPAR激动剂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在新一代PPAR激动剂的研发中, 选择性与安全性将被纳入研究与开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一系列PPAR双或泛激动剂基于临床需求应运而生, 进一步研究表明部分激动剂具有减少副作用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优势。本文综述了PPAR受体的结构特征, 阐述了PPAR激动剂在药物分子设计环节上的一些思路, 列举并分析了近年来开发的一系列PPAR双或泛激动剂。

    【研究论文】
    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的构建及其增强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摄取和核定位效应的研究
    卜英子, 沐黎敏, 刘磊, 吕万良
    2018, 27(4):  229-240.  DOI: 10.5246/jcps.2018.04.024
    摘要 ( 311 )   HTML ( 0)   PDF (1800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乳腺癌对蒽环类药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药性,其原因与药物在癌细胞摄取减少、难以定位到细胞核相关。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将新合成的叶酸-脂质衍生物修饰到脂质体上,以增强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的药物摄取和细胞核共定位,从而达到清除癌细胞的效果。研究以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细胞为模型展开。本研究合成了新型叶酸-PEG2000-DSPE共聚物,并构建了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载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体外试验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表现出最强的癌细胞摄取效应和癌细胞核定位效应;并且,构建的载药脂质体表现最强的杀伤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效应、抑制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损伤修复效应和对体外乳腺癌肿瘤球最强的穿透效应。因此,构建的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可通过增加侵袭性乳腺癌细胞摄取及细胞核共定位效应,到杀伤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的效果。通过后续开发,叶酸偶联表阿霉素脂质体可望成为一种治疗侵袭性乳腺癌的新型制剂,该研究也为侵袭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C-糖基转移酶及异戊烯转移酶偶联催化酚类化合物的bis-C-烷基化
    陈大伟, 孙丽丽, 陈日道, 解可波, 杨林, 戴均贵
    2018, 27(4):  241-250.  DOI: 10.5246/jcps.2018.04.025
    摘要 ( 317 )   HTML ( 0)   PDF (1319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糖基化和C-异戊烯化是两个重要的C-C键形成反应,可用于具有药理活性天然/非天然产物的制备,多样化及结构修饰。本研究中,我们将具有杂泛性的C-糖基转移酶MiCGT和异戊烯基转移酶AtaPT偶联,一锅法对酰基间苯二酚类化合物分步进行C-糖基化/异戊烯基化修饰。通过MSNMR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我们获得了5个新的bis-C-烷基化产物。本研究通过偶联两步酶促bis-C-烷基化反应,为结构新颖及多样化且同时含有C-糖基和C-异戊烯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潜在策略。

    中药罗布麻叶中化学成分的LC/MS分析及其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仝令坤, 王弘, 张笑天, 郭宁宁, 韩雅, 王岱东, 陈世忠
    2018, 27(4):  251-262.  DOI: 10.5246/jcps.2018.04.026
    摘要 ( 234 )   HTML ( 0)   PDF (2807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布麻叶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作用,现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准确的化学分析可以为罗布麻叶中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HPLC-DAD-ESI-IT-TOF技术对罗布麻叶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应用HPLC-DAD技术对24批罗布麻叶中的16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不同采收期罗布麻叶的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通过对罗布麻叶化学成分的解析,本研究共指认了30个化学成分,其中5种化合物为首次从罗布麻叶中指认。24批罗布麻叶中主要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表明, 5月份罗布麻叶中酚酸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因此,建议确定5月份为其最佳采收期。罗布麻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对提高罗布麻叶质量以及保证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UPLC-MS/MS法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在大鼠血浆中两种活性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常馨予, 郭桂明, 范峥, 王宏蕾, 刘洋, 韩丽娟
    2018, 27(4):  263-272.  DOI: 10.5246/jcps.2018.04.027
    摘要 ( 204 )   HTML ( 2)   PDF (1339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快速、灵敏、高选择性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方法同时检测芍药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应用该方法对芍药苷和黄芪甲苷在大鼠血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简单的一步去蛋白的处理方法来制备血浆样品, 内标为克拉霉素。采用CAPCELL CORE ADME C18色谱柱, 流动相由溶液A(0.1%甲酸的水)和溶液B(乙腈)组成, 流速为0.3 m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芍药苷、黄芪甲苷分别在0.015.00 μg/mL0.00010.05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准确度(RE)3.5%6.3%的范围内; 日内和日间精度(RSD)均在14.2%以内;提取回收率均在78.9%以上。通过该方法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大鼠体内两种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填补黄芪桂枝五物汤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HPLC-UV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rbesartan, candesartan, gliquidone and pioglitazone in formulations and in human serum
    Agha Zeeshan Mirza
    2018, 27(4):  273-280.  DOI: 10.5246/jcps.2018.04.028
    摘要 ( 240 )   HTML ( 1)   PDF (1041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and validated a novel and sensitive revers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rbesartan, candesartan, gliquidone and pioglitazon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at 230 nm using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methanol–water (90:10, v/v) with a flow rate of 1 mL/min. pH was adjusted to 3.5 with phosphoric acid. The concentration-respons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linear over a concentration range of 5–25 μg/mL for all of the analytes tested.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ere 0.83 and 2.78 for irbesartan, 0.30 and 1.01 for candesartan, 1.11 and 3.93 for gliquidone, and 0.41 and 1.41 μg/mL for pioglitazone, respectively. Described method permitted the successful determination of these drugs in human serum.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imple, rapid, and it did not require extensive sample purification.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专栏】
    他汀类药物对于COPD患者肺功能影响的荟萃分析
    周祎, 王军, 张龙
    2018, 27(4):  281-288.  DOI: 10.5246/jcps.2018.04.029
    摘要 ( 240 )   HTML ( 0)   PDF (1286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旨在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1, 收集COP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 5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没有显著改善FEV1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心率以及C反应蛋白, 活动平板运动时间却有显著提高。亚组分析显示普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FEV1/FVC本研究结果提示: 他汀类药物没有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不推荐COPD患者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除外)

    【简报】
    白英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徐云玲, 徐雅娟, 石浩霞, 刘悦, 徐暾海
    2018, 27(4):  289-294.  DOI: 10.5246/jcps.2018.04.030
    摘要 ( 248 )   HTML ( 0)   PDF (1193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药白英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1H NMR、13C NMR)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 分别为紫丁香苷 (1)、(+)-异落叶松脂素 (2)、(+)-丁香脂醇 (3)、leptolepisol D (4)、(–)-开环异裂松脂素(5)、(–)-表丁香脂素 (6)、aviculin (7)、浙贝素 (8)、刺五加酮 (9)、(–)-(7′S,8S,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单环氧木脂素-9′-醇-7-酮 (10)、(+)-松脂醇 (11)、(+)-松脂素 (12)、(+)-杜仲树脂酚 (13)。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英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