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jcps.bjmu.edu.cn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20
    【综述】
    通过多药耐药基因1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核受体和表观遗传学调控浅析
    李婷婷, 汪志军, 刘海燕, 谢荟茹, 蒋学华, 王凌
    2015, 24(5):  273-284.  DOI: 10.5246/jcps.2015.05.036
    摘要 ( 327 )   HTML ( 5)   PDF (1313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1, MDR-1)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过表达是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然而, 肿瘤细胞通过何种途径获得高水平的P-gp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核受体, 尤其是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 PXR), 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大量研究显示化疗药物通过激活PXR而增强P-gp的表达。基因敲除或药物抑制PXR削弱药物诱导的MDR1过表达, 这提示核受体可能成为逆转多药耐药的一个有效靶点。近期, 有研究显示核受体的转录调控活性受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类重要酶甲基化酶的影响。与此同时, 尽管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其他的表观遗传修饰如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以及microRNAs调控等也被发现参与MDR1启动子的活化。在这篇综述中, 我们概述了P-gp表达调控相关的近期研究, 尤其是核受体和表观遗传学调控, 希望为逆转或预防肿瘤治疗中的多药耐药提供参考和选择。

    【研究论文】
    Isoangustone A的冻土毛霉生物转化研究
    冯金, 梁文飞, 季帅, 乔雪, 张英涛, 余四旺, 叶敏
    2015, 24(5):  285-291.  DOI: 10.5246/jcps.2015.05.037
    摘要 ( 322 )   HTML ( 1)   PDF (857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soangustone A是一种来源于甘草的异戊烯基化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为了增加其结构多样性, 本文利用丝状真菌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 CGMCC 3.14114)对该化合物进行微生物转化, 共分离得到3个新化合物。通过NMRMS谱学分析,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isoangustone A 7-O-glucoside (2), isoangustone A 7-O-glucoside-4'-O-sulfate (3), 以及isoangustone A 7,3'-di-O-glucoside (4)。主要转化反应为C-7位糖基化反应。此外, 硫酸酯化反应是较为罕见的微生物转化反应。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d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Cuscuta reflexa
    Tapsya Gautam, Surya Prakash Gautam, Raj K. Keservani, Anil Kumar Sharma
    2015, 24(5):  292-302.  DOI: 10.5246/jcps.2015.05.038
    摘要 ( 380 )   HTML ( 1)   PDF (1023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pharmacognostical,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extracts from stem of Cuscuta reflexa Roxb.Standard procedures have been followed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gnostical properties and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phytochemicals of Cuscuta reflexa Roxb. Albino Wistar rats (either sex) weighing 150200 g were taken and made to acclimatize by providing them with the appropriate room condi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room. Excision wound model has been selected for analgesic and wound healing activity for evaluating potential of the water-extract and ethanolicextract from the stem of Cuscuta reflexa Roxb.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udies showed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stems.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phytochemicals reveled that alkaloids, glycosides, flavonoids were the major groups of phytochemicals present in the successive extracts. Water and ethanolic extracts from stem of Cuscuta reflexa Roxb at 200 mg/kg and 400 mg/kg were able to alleviate pain and wou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ems of Cuscuta reflexa Roxb have a markedly therapeutic potential to heal wound and may provide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for its folk uses.

    南葶苈子化学成分的UPLC/Q-TOF-MS/MS分析
    孟作环, 乔莉, 王宗权, 马振嗣, 贾继明, 常青鲜, 李文列
    2015, 24(5):  303-309.  DOI: 10.5246/jcps.2015.05.039
    摘要 ( 419 )   HTML ( 1)   PDF (953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葶苈子标准品建立了UPLC/Q-TOF-MS/MS方法, 根据质谱特征指认了14个化学成分, 包括9个黄酮类, 4脂肪酸类和1个强心苷类, 其中槲皮素-3-O-β-D-[6-O-芥子酰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吡喃葡萄糖苷为南葶苈子首次报道

    戊己胃漂浮缓释片HPLC指纹图谱定性及定量分析
    陈中芬, 刘文, 陈大业, 施晓伟, 王群
    2015, 24(5):  310-317.  DOI: 10.5246/jcps.2015.05.040
    摘要 ( 373 )   HTML ( 1)   PDF (939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建立了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指纹图谱的定性定量研究, 以便更好地控制制剂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 5 μm)为色谱柱, 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1.0 mL/min, 检测波长225 nm, 柱温30 ºC, 进样量10 μL, 检测时间为75 min, 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2004A)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指纹图谱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并对11批戊己胃漂浮缓释片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 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 11批制剂相似度均大于0.9, 制剂生产工艺稳定可行。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能有效控制戊己胃漂浮缓释片的质量。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舒肝祛脂胶囊中4种皂苷的含量
    林志燕, 杨荣富, 唐跃年, 田怀平, 刘昕竹, 陆晓彤
    2015, 24(5):  318-325.  DOI: 10.5246/jcps.2015.05.041
    摘要 ( 338 )   HTML ( 1)   PDF (970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舒肝祛脂胶囊是新华医院的院内中药复方制剂, 临床主要用于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和肝内脂肪浸润, 肥胖、高血脂等疾病治疗。本文建立了一种UHPLC-MS/MS方法可同时测定舒肝祛脂胶囊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4种三七皂苷成分的含量。色谱柱采用ZORBAX SB-C18 (2.1 mm×50 mm, 1.8 μm), 流动相为(0.05%甲酸 + 5 mM醋酸铵)水溶液乙腈, 梯度洗脱, 流速为0.3 mL/min, 柱温40 ºC; 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 多反应离子监测(MRM), 并结合正负离子扫描切换, 其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内标人参皂苷F1采用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的定量限分别为6.54×10–4 ng/mL2.57×10–4 ng/mL0.11 ng/mL6.91×10–3 ng/mL, 检测限分别为1.96×10–4 ng/mL7.70×10–5 ng/mL3.45×10–2 ng/mL2.07×10–3 ng/mL。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r2>0.9633;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 平均回收率均在80%–120%。本方法在6 min内实现这4种皂苷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可用于舒肝祛脂胶囊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癌症患者使用依维莫司会增加高血糖风险的系统评价
    郭子寒, 焦园园, 易占苗, 李然, 张艳华
    2015, 24(5):  326-335.  DOI: 10.5246/jcps.2015.05.042
    摘要 ( 414 )   HTML ( 1)   PDF (1146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的雷帕霉素抑制剂, 已经被批准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但是部分患者在使用依维莫司后出现了高血糖的不良反应。在这篇系统评价中, 我们将评估使用依维莫司的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及相对风险。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数据库及国际顶尖会议(AACR, ASCO, ESMO)的会议摘要, 纳入201411月之前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总共有来自8RCT3377名患者(依维莫司组: 1971, 对照组: 1406)被纳入系统评价。在依维莫司组, 所有级别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0.0% (95% CI: 11.0%–29.0%), 高级别(3–4)高血糖的发生率为6.0% (95% CI: 3.0%–8.0%)。依维莫司组所有级别高血糖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94(95% CI: 2.34–3.70), 依维莫司组高级别高血糖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4.66(95% CI: 2.75–7.89)。依维莫司可显著增加高血糖的发生风险, 且风险与肿瘤类型和依维莫司的剂量相关。

    单剂量和多剂量硫辛酸分散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赵恒利, 曹若明, 方增军, 王海生
    2015, 24(5):  336-341.  DOI: 10.5246/jcps.2015.05.043
    摘要 ( 430 )   HTML ( 1)   PDF (802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价单剂量和多剂量硫辛酸分散片在12名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单剂量试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 受试者分别服用0.20.30.4 g的硫辛酸分散片, 评价硫辛酸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剂量相关性; 多剂量试验中, 受试者连服7天硫辛酸分散片(0.3 g/day), 评价多次用药后药代动力学特点。结果显示, 硫辛酸基本符合两室模型特点, 0.2–0.4 g范围内, 硫辛酸AUC具有明显剂量相关性, Vd/F, CL/F, MRT, t1/2tmax在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次用药, 硫辛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单次同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药物在体内无蓄积。

    【简报】
    从管理的视角看医院制剂的发展战略
    于海宁, 鲍国春
    2015, 24(5):  342-345.  DOI: 10.5246/jcps.2015.05.044
    摘要 ( 242 )   HTML ( 1)   PDF (705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 随着医药环境的快速发展, 医院制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并且正在逐步萎缩。笔者对医院制剂经发挥的优势进行回顾, 从制剂的特点、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制剂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医院制剂逐步萎缩的原因, 并从管理的角度深入思考了医院制剂的发展战略, 目的是了解我国医院制剂的发展方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编委风采】
    果德安教授简介
    中国药学英文版编辑部
    2015, 24(5):  346-346. 
    摘要 ( 597 )   HTML ( 3)   PDF (746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德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1996年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社会兼职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委员会(USP)委员、国际药用植物研究学会(GA)事兼顾问、美国植物学委员会(ABC)顾问专家等。担任《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Phytomedicine16个国际杂志的副主编或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