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http://jcps.bjmu.edu.cn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9-15
    【目录】

    图解摘要

    编辑部
    2012, 21(5):  365-368. 
    摘要 ( 522 )   PDF (740KB) ( 3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 述】
    新化学实体的发现和早期评价
    邓菁, 赵飞, 李剑, 柳红, 蒋华良*
    2012, 21(5):  369-387.  DOI: 10.5246/jcps.2012.05.051
    摘要 ( 812 )   PDF (1305KB) ( 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尽管用于药物开发的经费和时间逐年攀升, 但近些年来被批准上市的新化学实体类药物却很少。随着计算化学学科的进展, 辅助以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 越来越多有前景的疾病治疗候选药物被发现。多种药物化学策略被发展用于药物早期评价研究。尽管如此, 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 如何有效提高候选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开发早期阶段新化学实体发现和评价的代表性案例。
    金丝桃属植物中的金丝桃素: 化学、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
    黄林芳, 陈士林*
    2012, 21(5):  388-400.  DOI: 10.5246/jcps.2012.05.052
    摘要 ( 514 )   PDF (1044KB)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丝桃素是金丝桃属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1830年首次被正式报道, 它是一种天然光敏型的二蒽酮类化合物。金丝桃素具有抗病毒, 抗抑郁、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 并用于光动力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丝桃素具有很大的药用潜力和临床价值。本篇综述了金丝桃素的化学、植物来源和生物活性。
    【研究论文】
    RSK2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分析
    薛梦竹, 袁俊, 吴彬, 赵雪, 刘晓峰, 黄瑾, 赵振江*, 李洪林*, 徐玉芳
    2012, 21(5):  401-408.  DOI: 10.5246/jcps.2012.05.053
    摘要 ( 785 )   PDF (1028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方法获得的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苯甲酰肼衍生物, 通过1H NMR、13C NMR和MS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该系列化合物对RSK2激酶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初步揭示了抑制RSK2活性的构效关系, 并通过模建的RSK2氮端三维结构揭示了该系列化合物抑制RSK2的作用机制。
    固-液相转移催化α-溴代芳基乙腈的氧化偶联反应和二芳基乙腈的氧化脱氰反应
    张鑫, 侯雪玲, 韩方斌, 葛泽梅*, 程铁明, 李润涛*
    2012, 21(5):  409-415.  DOI: 10.5246/jcps.2012.05.054
    摘要 ( 765 )   PDF (933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温条件下以丙酮为溶剂, 无水磷酸钾为碱, TBAB为催化剂, 采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实现α-溴代芳基乙腈的氧化偶联反应和二芳基乙腈的氧化脱氰反应。应用这种温和、简便的方法, 可以高收率地得到 α,β-二氰基芳乙烯和二芳基酮。

    4H-β-咔啉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刘洪瑞, 鲍光植, 杨素娜, 吴利新, 古险峰*, 朱依谆*
    2012, 21(5):  416-420.  DOI: 10.5246/jcps.2012.05.055
    摘要 ( 809 )   PDF (858KB)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的衍生物 (1-6)。在对它们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中, 发现化合物5对人肝癌和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而化合物6在结构上与化合物5非常相似, 对人结肠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锈毛野桐中的两个新二萜anomalusin A和anomalusin B
    倪刚, 杨升平, 岳建民*
    2012, 21(5):  421-427.  DOI: 10.5246/jcps.2012.05.056
    摘要 ( 703 )   PDF (910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锈毛野桐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 ent-rosane 型二萜anomalusin A (1) 和 anomalusinB (2), 以及10个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和2的结构和相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 它们的绝对构型通过CD谱确定。
    土槿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蔡田芝, 齐文, 杨连梅, 涂光忠, 杨蓉, 谢可辉, 傅宏征*
    2012, 21(5):  428-435.  DOI: 10.5246/jcps.2012.05.057
    摘要 ( 886 )   PDF (933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松科Pinaceae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的干燥根皮—土槿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 Sephadex LH-20, MCI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 土槿丁酸 (1), 土槿甲酸 (2), 土槿乙酸 (3), 土槿丙酸 (4),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 (5),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烷-9(11), 12二烯 (6), 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 (7), 3β-羟基-齐墩果烷-9(11),12二烯 (8), Celangulatin C (9), Celangulatin E (10), 17β-通关藤苷元B (11), 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乙酰基通关藤苷元B (12), 11α-O-(2-甲基丁酰基)-12β-O-巴豆酰基 (顺芷酰基)通关藤苷元B (13), β-谷甾醇酯 (14), 伞形花内酯 (15), 5,7-二羟基香豆素 (16), 花椒毒素 (17), 异虎耳草素 (18), 芒柄花黄素 (19), 毛蕊异黄酮 (20), Cnidimol B (21), 胸腺嘧啶 (22), 3-呋喃甲酸 (23), 2-呋喃甲酸 (24), 香草酸 (25), 原儿茶酸 (26)。其中化合物5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 1H和13C NMR谱数据。
    吴茱萸次碱对血管收缩及RhoA/MLCP-MLC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秀坤, 王玉刚, 柴玉爽, 胡珺, 詹宏磊, 邢东明, 游雪甫, 王智民, 杨秀伟, 雷帆, 杜力军*
    2012, 21(5):  436-447.  DOI: 10.5246/jcps.2012.05.058
    摘要 ( 824 )   PDF (1047KB)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吴茱萸次碱的收缩血管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吴茱萸次碱体外可明显的引起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相关的信号蛋白Rho激酶 (RhoA)和IP3受体 (IP3R)的抑制剂可以抑制吴茱萸次碱的缩血管效应。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的实验发现, 吴茱萸次碱 (300 μg/L)可以明显升高胞内Ca2+浓度, 促进IP3R的mRNA表达, 而后者与胞内Ca2+浓度升高有关。预先使用RhoA抑制剂H-1152, 吴茱萸次碱仍能使RhoA mRNA表达升高。此外, 吴茱萸次碱能够促进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 (MLCP)以及肌球蛋白轻链 (MLC)的磷酸化。提示吴茱萸次碱的缩血管效应与RhoA/MLCP-MLC信号转导通路有关。本工作对于深入认识吴茱萸次碱的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YSY-01A对HT-29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
    佟侃, 刘敬弢, 袁霞, 徐波, 郭维, 韩利强, 姚书扬, 葛泽梅, 李润涛*, 崔景荣*
    2012, 21(5):  448-458.  DOI: 10.5246/jcps.2012.05.059
    摘要 ( 780 )   PDF (1158KB) ( 4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合物YSY-01A是一种新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旨在评价YSY-01A的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 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证实, YSY-01A能够显著抑制大肠腺癌细胞HT-29的增殖 (P<0.05), 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实验表明,YSY-01A能够把HT-29细胞阻滞在G2/M转换点上, 显著地上调cyclin B1, Wee1, p-cdc2 (Tyr15)及 p53, p21, p27蛋白的表达 (P<0.05)。当YSY-01A浓度高于0.5 μM 时, HT-29会显示出典型的细胞毒症状,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而本文用于机制研究的药物浓度均低于此值。总之, YSY-01A对HT-29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其分子机制与G2/M转换点阻滞有关。
    阿奇霉素颗粒剂近红外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邹文博, 冯艳春, 宋丹青, 胡昌勤*
    2012, 21(5):  459-467.  DOI: 10.5246/jcps.2012.05.060
    摘要 ( 707 )   PDF (1036KB) ( 3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了阿奇霉素颗粒剂的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以21个厂家的103批阿奇霉素颗粒剂建立模型, 其浓度范围为3.0%至24.5%。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均方根差 (RMSEP) 为0.613。此外, 还参照ICH的指导原则对模型进行方法学验证, 验证项目有: 专属性、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可见, 通过选择合适的训练集样本, 并精心的挑选建模谱段, 建立阿奇霉素颗粒剂的近红外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是可行的, 该模型可用于快速分析国内各厂家产品的含量。
    【简 报】
    高效液相色谱用Pirkle型手性柱直接拆分阿折地平
    叶晓霞, 许旭*
    2012, 21(5):  468-471. 
    摘要 ( 692 )   PDF (872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使用 Pirkle型 Sumichiral OA-2500手性柱, 研究了正相和反相色谱直接分离阿折地平对映体的流动相条件。使用正相体系, 阿折地平在正己烷-乙醇 (90:10, v/v) 流动相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分离 (分离度 Rs 达到 4.0), 而使用推荐的流动相正己烷-乙醇 (60:40, v/v), 则可以在更短的13分钟内获得分离 (分离度Rs为2.7)。使用反相的甲醇和含有0.05 mol/L 醋酸铵的甲醇做流动相, 仅能获得部分分离。用同样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氨氯地平和尼莫地平的拆分, 并在正相条件下获得了部分分离。
    一种合成卡巴他赛的新方法
    张国宁, 方唯硕*
    2012, 21(5):  472-476.  DOI: :10.5246/jcps.2012.05.062
    摘要 ( 1038 )   PDF (879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一种以10-去乙酰基巴卡丁III为起始原料合成卡巴他赛的新方法。 路线中使用了温和的条件对底物7-羟基进行甲醚化, 从而避免了7β-羟基在强碱性条件下的差向异构化。该路线共6步, 总收率为20%。
    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

    艾国, 黄正明*, 王德文, 张海艇

    2012, 21(5):  477-482.  DOI: 10.5246/jcps.2012.05.063
    摘要 ( 859 )   PDF (902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中, 选用健康BALB/c小鼠40只, 雌雄各半, 灌胃给药 (5000 mg/kg), 连续观察14天, 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 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0)。用目前新药遗传毒性评价中推荐使用的3种试验方法, 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Ames试验), 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CHL) 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研究金丝桃苷的遗传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所有实验动物都存活, 且行为活泼, 未见明显异常。Ames试验中, 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肝微粒体酶 (S9) 时均未见引起TA97、TA98、TAl00和TAl02试验菌株基因突变 (P>0.05)。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 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S9时均未引起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P>0.05)。小鼠微核试验中, 金丝桃苷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 金丝桃苷对于BALB/c小鼠的LD50大于5000 mg/kg, 金丝桃苷没有遗传毒性。
    【专题】
    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打造创新药物研发成果展示之平台
    黄河清*, 韩健, 张鲸惊
    2012, 21(5):  483-490.  DOI: 10.5246/jcps.2012.05.064
    摘要 ( 584 )   PDF (964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创新药物研究战略的重大调整, 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创新药物研究水平的提升, 同时带来了药学期刊发展的春天。在新形势下, 《中国药学》(英文版)作为中国药学会唯一的英文综合性期刊, 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 以打造我国创新药物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和窗口为目标, 突出特色, 狠抓质量和数字化建设, 积极与国际接轨, 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第九届IUPAC化学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李颖博

    2012, 21(5):  491-491. 
    摘要 ( 660 )   PDF (1052KB) ( 3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年8月25日至29日, 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九届IUPAC化学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邀请了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140余位著名化学生物学及药物化学专家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并有近150份墙报交流。700余位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药学》(英文版) 杂志设立专门展位, 对期刊进行了宣传展示。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教授,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副主任陈拥军教授, IUPAC生物分子化学分会主席Ganesh, K.N.教授, 大会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药学院张礼和院士, 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刘俊义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徐萍教授, 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发起人之一台湾大学陈基旺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尤启冬教授等应邀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施维雅杰出青年药物化学家奖。
    开幕式后, 诺贝尔奖获得者、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的Yonath, A.E.教授, 台湾大学杨泮池教授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Caruthers, M.教授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学科发展等专题进行了大会特别演讲, 代表们对各位专家的学术造诣和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在随后的日程中, 会议围绕核酸化学最新进展、糖化学及疾病预防治疗、小分子探针、药物设计新方法、抗肿瘤药物等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多个研究热点, 分成5个分会场进行了学术报告和交流。期间, 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Clardy, J.教授、袁筠瑛教授, 德国LMU慕尼黑大学的Carell, T.教授, 密西根大学王少蒙教授, 北京大学杨震教授进行了大会特别演讲。
    会议进行最后一天,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慕尼黑Max Planck生化研究所的Huber, R.教授, 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Schramm, V.L.教授和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进行了大会特别演讲。大会闭幕式由本次会议秘书长、北京大学药学院张亮仁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Blackburn, G.M.教授, 大会组委会主席、上海中医院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等应邀参加了闭幕式并致辞。在闭幕式上, 还颁发了优秀墙报奖, 下届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承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进行了宣讲。
    经过三天精彩而有序的学术交流后, 会议最终圆满落下帷幕, 参会专家及代表反响热烈, 均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会准备充分, 组织井然有序, 学术内容丰富精彩,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此次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暨第九届IUPAC化学生物学国际研讨会”, 为全球药物化学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 沟通研究信息, 切磋经验体会, 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 促进了全球华人药物化学工作者及时把握国际学科发展新趋势, 增进了世界对全球华人药物化学研究成果的关注, 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华人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药学》(英文版)
    ISBOC-9 & ISCMC-8组委会; 《中国药学》(英文版) 编辑部
    2012, 21(5):  492-492. 
    摘要 ( 6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九届IUPAC化学生物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世界华人药物化学研讨会在京圆满落下帷幕, 为了进一步促进药学工作者及时把握学科发展新趋势, 开展学术交流, 沟通研究信息, 切磋经验体会, 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将利用《中国药学》(英文版)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作为加强交流合作的平台, 于2013年组织出版 “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专刊” 。
    一、征文范围
    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包括: 1. 药物设计及新方法研究; 2. 药物发现新方法及策略研究; 3. 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 4. 药物合成新方法、新工艺; 5. 生物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6. 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开发; 7. 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8. 化学基因组学等。
    二、投稿要求
    1. 投稿方式: 采用电子版投稿jcps@bjmu.edu.cn; 稿件请使用word格式保存, 附件发送, 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注意事项: 投稿时, 请在稿件标题栏注明“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专刊”字样, 以便于及时进行稿件处理。本刊将严格按照《中国药学》(英文版) 评审要求, 对稿件进行认真评审的同时, 对所收稿件进行快速处理, 最终择优筛选出一定数量的稿件以专刊形式出版。
    2. 稿件格式: 我刊要求来稿的基本要素齐全, 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摘要、图解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具体请见附件投稿须知或登陆本刊网站http://www.jcps.ac.cn/查询。
    3.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 请勿一稿多投。
    三、时间安排
    专刊收稿截止日期: 2013年2月15日
    四、特别说明
    1. 本专刊将作为2013年《中国药学》(英文版) 正刊刊出。
    2. 专刊投稿文章录用后正式刊发的文章将请作者提交版权转让承诺书, 并按照《中国药学》(英文版) 相关规定收取版面费和支付作者稿酬, 同时赠送样刊。
    【联系方式】
    Tel./Fax: 010-82801713 82805496 E-mail: jcps@bjmu.edu.cn 联系人: 黄老师 韩老师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学》(英文版) 编辑部
    邮编: 100191